太卷!班里一幕让佛系妈妈不淡定:时间全靠挤
来源:环球网     时间:2023-04-11 14:04:08

掌握一样乐器,

似乎成了孩子的“标配”,

但学什么乐器,


(资料图片)

怎么陪娃“打怪升级”,

却让不少爸妈苦恼。

有妈妈反映,

小学班主任统计班里学过乐器的孩子,

结果13个学乐器的孩子中,

有9个学的都是钢琴。

作为琴童妈妈,

曾经佛系的她有点不淡定了现在学钢琴也太卷了。

起初学琴,是想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

但体验下来,发现学琴

对钱包、时间都不友好,

甚至对亲子关系也是考验。

孩子学琴,到底为了什么?

学琴过程中,

怎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我们特地找了几位琴童家长聊聊。

他们中,有普通琴童妈妈,

也有把孩子培养成

钢琴组“金钟奖”的优秀家长代表,

还有陪着女儿学琴,

把自己练成半个“专家”的爸爸。

学琴路上,希望他们走过的路,

能给琴童爸妈一些指引。

第一节课就把钢琴带回家,

佛系练琴没有想象中轻松

让小满学钢琴,妈妈李莎(化名)态度坚决。4岁半时,带着她去机构找老师,上了第一节课,就果断把钢琴带回了家。

和很多家长一样,起初,李莎并没有对孩子学琴抱有太多期待,也不是冲着专业路线走的,但现实是,哪怕佛系练琴,也没有想象中轻松。

“每天都要练习,想要保持进度,一天半小时,这已经算少了。”小满上幼儿园中班,每天8点40之前要到幼儿园,李莎也要在9点前赶到单位,练琴时间定在早上8点,“早上太早或者晚上太晚,练琴都会影响邻居。”

于是,每天早晨,李莎全家都在和时间赛跑:为了让孩子多睡会,她会提前起床,洗漱完后把娃叫起,爸爸负责孩子的洗漱,她负责早餐,确保孩子8点能准时坐到钢琴前。

“一旦孩子拖拉,耽误几分钟,挤压掉的都是练琴时间。”练琴后,每次带孩子旅行或者回老家,李莎都要在地图上看看,附近有没有琴行,“既然开始学了,就要坚持,不然之前的付出都白费了。”

说起来,小满还算自觉,学琴一年,对练琴并没有太大抵触,但每次学习新曲子,回来练习合手,依旧让李莎头疼。“要一点点抠细节,慢慢磨合,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

磕磕绊绊地弹奏中,李莎常常要深呼吸调整心态,有时也会忍不住反问自己:“花这么多时间练琴,值得吗?”

李莎并不算鸡娃家长,也难免受到周围影响。“除了练琴,还要花时间给孩子读绘本,认简单的字,学基础的加减法,都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职场“打工人”,在家陪娃的时间有限,“没想到刚上中班,就觉得时间不够用。”

李莎其实很清楚,时间是挤出来的,哪怕不练琴,这半小时大概率也是浪费,但随着时间、金钱地不断投入,她承认,心中那种“想要回报”的想法,正抑制不住地滋长。尤其当她听说一个班里13个学乐器的孩子,9个都学钢琴时,那种紧迫感更为强烈。

“对考级没有执念,但投入这么多,尤其是时间成本,会期待孩子能有所收获。”焦虑往往是伴随着期待而产生,李莎能做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难怪很多人说,学琴考验的是家长。如果初衷是让孩子掌握一种乐器,或许小众或者入门简单一些的乐器,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自称没有天赋的孩子,

如何摘得钢琴“金钟奖”

金华学子俞易辰,19岁时获中国音乐金钟奖,这是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

接受媒体采访时,俞易辰坦言,自己并不认为有多好的天赋,手小个子也不大,有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乐感特别好,但是他也没有。

一个自认为没有天赋的孩子,如何一步步进入专业领域,成为一颗“金钟之星”?目前,俞易辰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就读,是一名大一新生。

说起他的练琴经历,妈妈卜单介绍,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计划走专业路线。“男孩子小时候弹琴情感表达比较弱。”但爸妈能注意到他的优点,“记忆力好,一首很长的曲子就能一口气弹下来。”

俞易辰五六岁开始,父母就会带着他到杭州、上海、北京听音乐会,有时候一张票要花去他们一个月工资,“他爸爸喜欢古典音乐,家里经常播放CD,带他去见识优秀的钢琴家,现场感受氛围,这些做法都有意义,让孩子能被音乐的美感吸引。”

在卜单看来,调动起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才能激励他不断进步。

6岁时,俞易辰就在全省的比赛中拿过第一名;8岁时,又拿到了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大赛第二名。“权威的奖项拿到手,才有了让他走专业道路的信心。”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钢琴家,但卜单觉得,有些共性是每个琴童家长值得关注的。

“学琴老师很关键,我们一路都是找的好老师,他们不仅专业素养高,而且对钢琴充满热爱。”另外,练琴不光强调时长,还要养成好习惯,“弹的时候好好弹,玩的时候好好玩,不想弹宁可休息,不要坐着糊弄时间,一定要明确界限。”

很多家长来取经时,卜单发现有些孩子有天赋,但最后放弃的是家长。

“坚持学了一段时间,家长吃不消,觉得时间不够,孩子一遇到困难就迈不过坎。”卜单说,钢琴是进阶型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难点,孩子弹不出曲子,本身容易气馁,家长要会鼓励,还要帮助发现、解决问题,“俞易辰有段时间认谱有点困难,我们发现是琴谱太小,放大后看着不累,弹出来正确率高,孩子有成就感,就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陪学过程中,卜单更提倡全家参与。“我们有段时间每两周带他到杭州学习,有时候还要去上海找老师,都是全家出动,像出游一样,回想起来都是幸福。遇到问题不会因为一个人负责陪练而心生抱怨。 ”

至于学琴时间问题,卜单建议,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规划。“家长不要老是去催、去说,越说可能越反感。孩子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让他们自己找找平衡点。”

通过钢琴十级的孩子,

并没有真正学会弹琴

孔建明是那种大家口中的“模范爸爸”。女儿4岁学琴开始,他一路陪伴,尤其7岁后,每周末跑到上海学琴,火车、地铁转汽车,他都是那个陪伴着孩子,不辞辛劳求学的爸爸。

好在如今女儿学琴有成,成为杭州一所高校的钢琴老师。而在漫长的陪学、陪练过程中,孔建明自己也掌握了一套钢琴学习方法。带出的学生,不仅考取过钢琴六级、八级,参加专业的钢琴比赛时,也拿到过不错的成绩。

“小外孙女3岁了,她的钢琴启蒙我也参与。”孔建明坦言,这些年,他接触过太多的琴童家长,发现存在一个问题,“很多家长不知道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琴,有些只是为了考级。”

比如有家长会对钢琴老师提出要求,比如小学毕业前考完十级,而孩子本身水平并没有达到,硬要拔高,学得很困难,“学习过程中没有乐趣,音乐变得没有美感,孩子变成考级机器,背离了学习乐器的初衷。”也有一些孩子,钢琴十级考完,仍不会弹钢琴。“给他一首新曲子,根本不会弹,平时只针对考级的曲目练习,学得一点都不扎实。”

在孔建明看来,考级是水到渠成的事。

“女儿小时候学琴,我也没想过走专业路线,只想当爱好培养,让她能具备音乐素养。”孔建明家里有几百张各种类型的音乐光盘,钢琴曲、芭蕾舞曲和歌剧等,“小时候周五、周六可以看一个小时电视,就给她看一些带有音乐性的动画片。”这一套方法,家人也用到了下一代身上。外孙女一岁多起,就会被带着听一些儿童音乐会,“趣味性比较强,让她感受音乐的美好。”

总结学琴的经验,孔建明认为,好老师非常关键。“钢琴是‘童子功’,从小开始学和后期粗浅了解,区别很大,所以还是要找钢琴演奏专业的老师。”而练琴过程中,孔建明也建议循序渐进 ,“女儿一开始一天也就十几、二十分钟,不要太难,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难度最适合,能够有成就感。”

他还提到一点小技巧:先练好分手,再合手,而且一定要学会看着谱子弹琴。“一开始就合手,难度比较大,孩子容易有挫败感。学会看着谱子弹琴,不容易弹错,也能够弹出谱子上的记号要求。”

作为琴童家长,陪学、陪练是绕不开的话题。

为了陪伴女儿,尤其女儿确定走专业路线后,孔建明没有时间再进电影院,放弃与朋友聚会,牺牲了几乎所有个人休闲时间。陪伴女儿上课的过程中,他认真记笔记,特地买来摄像机,拍下上课内容,回家慢慢理解消化。

虽然孔建明并不建议琴童都走专业路线,但既然选择学琴,父母还是要做好为此付出的准备。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朱丽珍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