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看:王炳霖:65岁自学中医,成功治愈妻子的心脏病,77岁治好自身肝癌
来源:有书快看     时间:2023-04-23 16:59:28

“哪怕只有0.1%的可能性,我也不能让我的妻子承担这个风险!”

2004年的某一天,台湾老伯王炳霖的妻子,因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到台大附属医院救治,医生针对她的情况,坚持要给其安装心脏支架。


【资料图】

然而,安装心脏支架后,如果出现问题便无法取出,于是,王炳霖坚决不同意。

之后,为了治好妻子的病,已近古稀之年的王炳霖认真钻研中医。没想到,最后他竟然真的治好了妻子的病。

不仅如此,他还在9年时间里,读完了中医学的本硕博所有课程,并在80岁拿到了博士学位,甚至这期间,他还治好自己的肝癌。

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王炳霖虽然出生于中医世家,但他并没有继承祖业。大学毕业后,王炳霖到美国留学拿到了经济硕士。回国后,他进了台湾经贸局工作。

后来,王炳霖认识了在国税局上班的陈清珠,并喜结连理。没多久,儿子王俊能出生。

虽然夫妻二人性格差异大,但是王炳霖很宠爱他的妻子,再加上儿子孝顺听话、学习好,他们一家生活得很是幸福。

2000年,65岁的王炳霖退休后,并不像其他老人一样到处旅游,而是宅在家里看书。

其实,年轻的时候,王炳霖就是一枚典型的“宅男”。现在退休了,他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在家里,就是翻翻书籍。

由于他和妻子年纪大了,身体上的小毛病也多了起来,为了养生,他竟开始自学起了枯燥的中医。而摆在家中的那些中医古书,也成了他的密友。

他还经常打电话与在台湾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班当教授的儿子,交流医学上的问题。

通过五年的刻苦学习,王炳霖终于拿到了中医师证书。

就在王炳霖的退休生活正有滋有味时,2004年,王炳霖的妻子竟突发心脏病,由于病情严重,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医生告诉他们:“陈清珠得的是心血管堵塞,血管已被堵了十分之四,建议做心脏安装支架的手术。”

可是,安装支架后还是会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支架就再也不能从身体里取出来了。因此,王炳霖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进行手术。

即使儿子劝他:“爸,那只是最糟糕的情况。”但爱妻如命的他,怎么也不肯让妻子承担这个风险,哪怕只有0.1%的可能性,他也绝不同意。

于是,医生给陈清珠开了两个月的西药带回家吃。岂料,陈清珠吃了西药以后,身体却出现了头疼、胸闷等副作用,十分的痛苦。

王炳霖看着痛苦不堪的妻子,决定不再让她吃西药了。他凭借着自己掌握的中医知识,再加上翻阅各种中医典籍,最后给妻子开了一副药方——丹参血府逐瘀汤。

虽然这是王炳霖第一次开药,但是,陈清珠却很相信他,并一直坚持服用他亲手配置、熬好的汤药。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半年后,陈清珠再到医院检查,她的心血管上的那些堵塞全没了,连医生都大呼:“太不可思议!”

为此,陈清珠得意地在儿子面前不断地夸赞王炳霖:“你爸可是我的家庭医生啊!”

经此一事后,王炳霖更加热衷学习中医。 为了支持他,陈清珠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儿。

然而,在一次做家务时,陈清珠却不小心摔断了腿。由于生活上处处不便,她嫌自己是家人的累赘,因此,她的情绪越来越差,甚至焦虑成疾,得了甲状腺亢进、视神经萎缩症。

02

看着妻子的眼睛从看不清东西,逐渐变得几近失明,这可把王炳霖急得团团转。

于是,他带着爱妻到处求医。而医生给出的方案都是建议做眼科手术。最后,经过仔细思量,王炳霖同意了医生的建议。

可万万没想到,在手术当天,陈清珠在被推进手术室后不到十分钟,就又被推了出来。

原来,医生准备实施手术时,却发现陈清珠的眼球不动了,他们不敢贸然进行手术,只好就此作罢。他们甚至断言:“等待陈清珠的也只有‘黑暗’了!”

然而,王炳霖却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也不甘心让妻子失明。于是,他又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根据妻子的病理,开方抓药,并制作出一瓶瓶呈粉末状的药粉,每日给妻子吃下。

没想到,半年后,奇迹再次出现。

有一天,王炳霖准备扶着妻子,到餐桌前吃饭。没想到,妻子却并没有让他扶,而是自己直接走到了餐桌旁坐下,并拿起筷子,吃起了饭。

这个举动着实让王炳霖激动不已:妻子的眼睛竟然复明了!

神奇的中医给王炳霖的家人带去了健康,也更加增强了他学中医的信心。于是,他决定到大陆系统地学习中医。

然而,这个想法告知家人后,却遭到了儿子和妻子的坚决反对。

要知道,台湾到大陆最近的距离,也相隔近130公里(约72海里)。王俊能担心老父亲去那么远的地方,会因气候不适应而导致水土不服。而且,母亲也舍不得父亲去那么远的地方,万一有啥闪失,母亲可怎么活?

王炳霖却笑着说:“ 现在的每一天,都是我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如果不趁着能读书的年纪多学习,将来用到书时才知方恨少。 ”

王炳霖觉得做着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才是最快乐的,与身份、年龄无关。

03

说做就做。2005年9月,70岁的王炳霖来到福州,进了当地一所中医药大学读本科,而他也成了该校最年长的学生。

不过,再次进入学校学习,所经历的艰苦确实是王炳霖没想到的。

他所学的课程多达50多门,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每天早上8点开始,持续学习到晚上10点才下课。

与此同时,他还要兼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这对高龄老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最麻烦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都需要在电脑上提交,可他偏偏不会用电脑。

无奈之下,他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先在纸上手写作业,然后请亲戚朋友用电脑打字后再提交。

这期间,还要上解剖课。而解剖课也成了很多同学的拦路虎,实在坚持不了的,都选择换专业。

即使没有换专业的同学,也因胆小,不敢上前看,更不敢动手做解剖。而王炳霖却敢拿着刀,在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解剖。

就连在实习课上,他也总是站在最前面,认真听老师讲课。

就是这个“30后”的老学霸,成了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优秀”二字总是跟随着他。

只是由于王炳霖太专注于学业,大多数时间基本都用在了学习上,甚至连饭都不好好吃。

为了能抗饿,他每天早上必会吃下一盘花生米。有时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响,他才想起早已过了吃饭时间,于是,又是一盘花生米搪塞进肚子里了事。

然而,因为福州是沿海地区,空气潮湿,所以花生米也容易发霉。而发霉的花生米,易产生黄曲霉菌,这个“菌”可不得了,经医学研究,它可是致肝癌的第一大元凶。

而王炳霖由于长时间地吃了发霉的花生米,黄曲霉菌在他的肝上安了家。在学中医的第三年,眼见还有一周就放寒假了,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不仅头昏脑胀,还乏力。

他以为是自己感冒了。然而,他为自己开了几副中药吃,也始终不见好转。

病恹恹的王炳霖,仍然挺着虚脱的身体,坚持学完最后一周的课程,根本没把自己的身体异样放在心上。即使带病学习,也丝毫不影响他的一颗求学之心。

2008年的春节,王炳霖的学校也放寒假了,他飞回了台湾。万万没想到,一场大病也随之降临到了他身上。

04

王炳霖回家后,从医的儿子发现父亲的身体明显不对劲,于是,他陪着父亲去医院做了检查。

没想到,检查出来后医生却说:“是肝癌,晚期。癌细胞生长在肝的门静脉血管里,还有3个月的生命期。”

这样的诊断结果,着实让他们一家人吓了一大跳,每个人的头顶上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块。

妻子陈清珠无法面对这个残忍的现实,天天以泪洗面。绝望沉浸在整个家庭中,王炳霖的生活也是一片灰白。

走投无路之际,王炳霖不愿坐等死亡的到来,他决定自救。

随后,王炳霖为自己开了二十多味中药的方子,还外加了具有抗癌功效的牛樟芝。

据有关医书记载,牛樟芝可是药材中的王中王,其生长在台湾山区海拔450—2000米的山林里,喜阴暗潮湿处,数量非常稀少,生长速度也非常缓慢,每年也只生长几公分的厚度,具有解毒保肝、抗癌、强化免疫等多种神奇功效,比灵芝、人参名贵好多倍,还被列为国宝级的药材。

就这样,他每天都按时喝着自己配置的汤药。

没想到,6个月后,王炳霖不仅打破了医生“活不过3个月”的“预言”,而且气色也越来越好了。

王炳霖在自治肝癌期间,也没有落下学习。同年的6月,妻子还陪同他一起飞去福州参加了学校的毕业典礼。

儿子不放心老父亲的病情,定期陪老父亲去医院检查,结果一出来,就连医生也惊叹不已,那些长在肝门静脉血管上的癌细胞,由黑变成了淡灰色。这可是个巨大的医学奇迹啊!

王炳霖亲自体验了中医的神效,不仅对治疗自己的癌症更有信心了,也更加坚定要在中医方面继续深造。于是,毕业3个月后,他一边治疗肝癌,一边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硕士。

05

在学习期间,王炳霖继续喝着为自己量身配制的抗癌药方。而且,每隔3个月,他会去做一次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他身上的癌细胞正在逐渐减少。

坚持服药几年后,77岁的王炳霖,再次到医院做了详细的全身检查。报告显示,癌细胞全都不见了,他终于彻底摆脱了肝癌。

全家人在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都高兴极了。与此同时,王炳霖再次攻下了硕士学位。真可谓是双喜临门!

在他看来,中医救治了自己和妻子的命,必须坚持学习。于是,他又继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士。

王炳霖用中医自治肝癌,以及治愈妻子眼疾的消息,早已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许多癌症病人也找到他,请求他的帮助。

他不仅竭尽所能地为病人诊治,还会根据不同的症状“量体裁衣”配制药方。

而且在病人服药期间,他还会电话联系对方,了解病情发展,再根据病情对药方进行调整。

“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悬壶济世。”是王炳霖的人生格言。 他凭着自己的能力,治好了多个癌症病人,但从不收取费用。

80岁高龄时,王炳霖的博士论文《氦氖激光配合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了,并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那天,精神抖擞的王炳霖,穿上了令人羡煞的博士服,与年轻学员一起合影留念。

相片中,他是最特殊的一位,不仅是年龄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 他是所有人学习的“标杆”。只因他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个人借鉴。

有句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而王炳霖老伯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

也正是因为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才能让我们始终拥有年轻且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丰满,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非洲经济学家丹比萨说:“种一棵树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埋下理想的种子,当下也是最好的时机。

作者:素尘

编辑:羽羽术

资料参考:

《绝症老人80岁成博士》2017年第11期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因为爱情,七旬翁为病妻读博学医,然后……治好了自己的肝癌!》2015年06月26日 《羊城晚报掌上羊城》。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