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主体为何在江苏“一投再投”?
来源:交汇点     时间:2023-05-12 20:35:50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需要落脚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帮助这些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牛鼻子”作用,是江苏坚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初衷之一。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的省重大项目中,已有100多个投资主体在我省继续追加投资,充分体现了企业家对江苏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江苏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收获,赚回“真金白银”

今年4月份,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联影医疗发布IPO后首份年报,期内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在业绩发布交流会上,联影医疗首席财务官蔡涛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希望2030年能够进入全球前三。目前,GE医疗、飞利浦和西门子医疗是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三巨头”,其在高端MR等产品市场一度占据90%的市场份额。


【资料图】

联影医疗的雄心壮志,有着江苏力量的支撑。去年6月18日,距联影医疗科创板IPO过会仅仅两个月,在常州国家高新区2022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联影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核心部件项目拿到了开工建设的各项批准证书,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端医疗设备晶体生产基地。

“联影自落户常州高新区以来,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前一期项目的基础上,集团决定在常州高新区继续投资30亿元,建设此次二期新项目,于去年正式启动,相信会取得更好的业绩。

在江苏的投资,换回“真金白银”的回报,成为很多投资主体继续投资江苏的重要基础。以外资为例,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江苏,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规模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投资有了收益,才有再投的动力。“2022年,江苏全省到资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企业达219家,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比重提高至近20%,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愿意落户江苏、深耕江苏。”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荣飞说。

奔赴,共同“链上起舞”

作为制造强省,江苏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坚定企业在江苏投资的决心。

中创新航是动力电池产业龙头企业,自2015年8月落户常州金坛区以来,先后在金坛区投资建设了锂离子电池项目一期、二期和技术研究院及中试基地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建成超13.5GWh锂离子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是行业头部企业中首个在江苏省建成集研发、智能制造为一体的电池企业。“2021年1月,公司对江苏基地计划追加投资235亿元,连续实施锂离子电池项目三期和四期,再次刷新金坛区项目投资记录。其中三期项目规划总投资100亿元,规划产能规模22GWh,已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中创新航深圳研究院院长郑翔介绍,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全球正处在孕育爆发势能,过去几年,中创新航聚焦乘用车及储能市场,双轮驱动取得巨大成功,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之所以选择持续投资江苏,郑翔表示,是因为江苏已经培育了动力电池完备产业链和领先产业规模等优势。“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链,江苏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精心服务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及项目建设,合力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升级、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安居等相关工作,助力中创新航打造拥有规模化智能制造实力的全球化领先企业。”郑翔说。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江苏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吸引投资主体纷至沓来并“一投再投”的生动样本,以中创新航为代表的央国企、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企、以LG新能源为代表的外企,都出现在全省重大项目名单中,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追加投资。

“在一工厂于2019年量产的基础上,2021年,LG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二工厂在南京竣工,当天,6家新能源产业链重点项目同时签约落户。”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LG新能源的持续投资,一个以其为龙头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加码,营造一流环境

去年11月,立讯昆山科学园首期项目投产,该项目作为2021年江苏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当年试产产值将超50亿元,今年产值将超百亿元。作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立讯集团自2011年以来,就在昆山一再投资,先后设立了联滔电子、立讯电子科技等10多家公司。“立讯落户昆山以来,得到了昆山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正致力打造系统化、规模化、协作化、智能化的高端智能制造型实业平台,积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立讯集团副董事长王来胜说。

以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为赢得企业的下一次投资加码。在昆山,记者了解到,当地推出“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新活力,助力重大项目加速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堵点’‘痛点’,各级干部包干包片,高频调研走访,服务上门,做到问题早发现,服务早送达。”昆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常州高新区同样深化改革,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限。联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原本至少近70个工作日的审批过程,缩短为1个工作日,真正做到了‘拿地即开工’。政府部门高效的审批,让企业真正实现了‘少走路’、‘少等待’,帮助我们‘早开工、早投产’”。

强化保障,疏堵点解难题,切实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江苏还在更多方面持续发力。“我省将进一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并联审批、承诺制等工作举措,推广‘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竣工即交付’等好做法,推动‘42条’政策措施落细落实,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全省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80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4个,同比增长12.8%。下一步,将紧盯“上半年开工率75%,9月底前全部开工”的目标,加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为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提供坚实支撑。(记者 陈澄)

新华时论 |“强磁场”是怎样炼成的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头回客”慕名而来,“回头客”争相加码。“十三五”以来的省重大项目中,已有100多个投资主体在我省继续追加投资,亮闪闪的“成绩单”彰显江苏强大“磁吸力”。

投资主体“用脚投票”,选择江苏、看好江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的投资回报,更重要的是江苏有着良好的人才优势、制度优势,有“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链优势,还有在营商环境赛道持续夺取高分的硬核“软实力”。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素有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政府都致力于成为企业的“最佳合伙人”和“金牌店小二”。越是发展面临难题,越是需要积极主动作为。今年以来,我省以“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精神状态,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初就提前布局,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各地紧锣密鼓包机“组团出海”,开展经贸洽谈、招引项目。“政府有为”带动了“市场有效”“企业有利”,也提振了企业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点”上突破,“线”上整合,“链”上延伸。江苏产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集聚效果好、富有竞争力,企业就能在无形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逐步完备,通过由点到线、串珠成链的“产业链”和“生态圈”打造,可以大大提升地方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拾级而上,并进一步增强对潜在投资企业的吸引力。这是一个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过程。目前,江苏拥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全省制造业比重的70%,这是我们殷实的家底和独特的优势。这些“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牢牢撑起高质量发展的“骨架”,也为未来江苏发展贡献新的动能和增长点。

拼经济,最终拼的还是营商环境。此前也有企业家表示,“落户前考察了全国多个地方,昆山给的优惠条件是最少的,但昆山的营商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这充分说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每家企业手中都握着一张对营商环境的“信任票”,这张票投给谁,就看谁让企业安心、放心、省心。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店小二”式帮办代办服务,“质量小站”实现精准服务零距离……我省全力打通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才能吸引各类主体近悦远来,打造全球投资者的“强磁场”。

投资再加码,发展添动能。这是一张“成绩单”,也是一针“强心剂”——见证着中国经济、江苏经济的强大韧性,跃动着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和看好江苏的强烈信心。在经济强劲复苏的关键时刻,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更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储长远之功、蓄发展之力,让“压舱石”成色更足分量更重。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发展势头正酣,未来更可期待。(陈立民)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

编辑:徐玲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